壮族人的名字,普遍看上去是“汉姓”,壮族和汉族有什么关系?(壮族姓氏变迁: 扩大与汉族交流使壮族人选择使用汉姓)
壮族姓氏变迁: 扩大与汉族交流使壮族人选择使用汉姓
壮族涌现出许多大人物,例如起兵反唐的黄乾曜、黄少卿父子,思想先进的义军领袖谭公柄,广西军阀陆荣廷,百色起义领袖韦拔群,开国上将韦国清。
陆荣廷
从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这些壮族名人无一例外地使用着汉姓。其实,绝大多数壮族人都用的汉族姓氏。
壮族身为中华民族的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却并不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一样拥有自己富有民族气息的姓氏,而是广泛地采用汉族姓氏,这是为什么呢?壮族究竟和汉族有什么关系?
取汉姓的壮族
壮族起源于越人,最初是没有姓氏的,历代越王都只能采用表示壮语中父亲“po”的近音汉字“无”、“夫”、“元”、“莽”作为名字的前缀。
直到越国吞并吴国问鼎中原之时,越人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姓氏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于是越人中少部分贵族们开始给自己冠上“芈”、“姒”等汉族中的高贵姓氏,自称夏禹、祝融之后,但由于无凭无据并不被大众所承认。
但越人真正大规模地拥有姓氏,是在秦汉以后了。在秦始皇进军岭南后,汉族文化也随之传入岭南。岭南越人,也就是壮族人接触到汉族文化后,选择效仿起汉族人的姓氏来。
此后,壮族人在首领们的带领下,掀起了“取姓”大潮,给自己的家族冠以“黄”、“梁”、“周”、“岑”、等汉族大姓,或是以“侬”(山林)、“郎”(,同“朗”,湖泊)、“隆”(同“龙”,石山中平地)、“磨”(泉)、“童”(平坝)等地名为姓氏,或是以“麻”(同“马”,狗)、“凌”(同“零”,猴子)等动物为姓氏,又或是以“少”、“陶”等官名为姓氏,还有个别使用长老的名字和部落名为姓氏。
同时,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和这群“小伙伴”搞好关系,也赐予他们“赵”、“李”等帝王姓氏。
但这个时候的壮族姓氏还不能起到辨别血缘亲疏关系的作用。出于避祸或是“互抱”(送子女给无后者,替其延续香火)等这样那样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壮族人随意更换自己的姓氏,同时还因为母系氏族的影响,有的跟随父亲姓,有的跟随母亲姓,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这种情况,一直到明朝才有所好转。明朝时,在大一统王朝多民族融合的趋势下,许多壮族人选择了和外族人通婚。有的和越南人通婚,因此得到了“阮”这个姓氏;有的同汉人通婚,得到了“穆”、“税”等姓氏。这时的壮族人,由于和外界的往来更加密切,姓氏的作用开始趋同于汉族,渐渐能够辨明血缘亲疏。
透过壮族姓氏看民族关系
近些年来,壮族人中涌起了一波去汉族认亲的浪潮。一些壮族人为此耗费了大量资金,去到山东、湖南、湖北、江苏等地寻找自己的“祖先”。一些壮族人认为,自己的祖先和汉族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出自一个源头——“华夏族”。
这表明了壮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家亲,二者关系实为融洽。两个民族,在长达几千年的岁月里,互相交流,日益融合,现在已密不可分,成为肝胆相照的好伙伴。
大家穿得一样,说话也一样,长得也相似,还拥有同源的姓名。走在大街上,没人能看出谁是汉族人,谁是壮族人。
和壮族一样,其它少数民族也在逐渐和汉族融合。满族已经和汉族相差无几,许多蒙古族人和藏族人用着汉姓穿着常服,许多少数民族同胞选择和汉族人通婚,大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由“X族人”成为了“中华人”。
在现代社会,古时那些“夷狄戎蛮”的偏见已经褪去,各民族正通过“中华民族”这一纽带团结在一起。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华民族”的旗帜下共同奋斗,为了中华的复兴而挥洒汗水。
相信,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将在不久的将来完成复兴,重铸辉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