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抽动症(抽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抽动症,是突然发作的、快速的、重复或交替出现的、且仅限于一组肌群的不随意运动,伴有强迫、多动等行为和情绪障碍的神经性精神疾病,男性多于女性。这种活动无目的性。性别差异明显为男女比例约3:1。抽动症一般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并且抽动症还会因为如紧张、焦虑、恐惧、兴奋和反复提醒等情绪和话语而病情加重。

抽动症可分为三种类型

1、发声性抽动

抽动症会涉及到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动。当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和抽动时,它们会发出声音,如“哦,哦,啊”的声音,也可以表现为清喉、咳嗽、吸鼻、吐痰、吠叫等声音,更有复杂的声音抽搐是由有意义的单词、短语或句子组成,表现为与环境不一致的无意义的单词或无缘无故的骂人。

2、运动性抽动

抽动症的运动性是指突然、快速、毫无意义的运动,如眨眼、摇头、皱额、吸鼻、撅嘴、张嘴、歪颈、耸肩、腹肌抽动、手臂摆动、手上小动作多、腿动或足动等。复杂的运动抽动是指突然、有目的、复杂的运动,如“做鬼脸”、拍手、挥舞上臂、弯腰、扭动躯干、眼球旋转、嗅东西、蹲下、跺脚、跳跃、扔东西、敲打东西、走路或突然停止、反复触摸物体或身体某些部位等。复杂的运动抽搐还包括模仿和猥亵。

3、声音与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经常从面部轻微抽搐开始逐渐影响颈部、肩膀、四肢和躯干,可形成多个部位的复杂抽动,部分抽动和突然冲动动作、声音抽动和运动抽动同时存在。

抽动症的临床表现

抽动症的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以及伴随的心理行为症状。 往往病程比较长、病情容易波动,时好时坏,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的倾向。通常先以眼部、面部和头部的抽动为表现,如点头、眨眼、耸鼻、歪嘴或摇头等,之后会逐步发展为颈、肩、肢体或躯干部位不自主的抽动,如摆臂、扬手、握拳捶胸、蹬足等四肢抽动,可从简单运动发展为复杂运动性抽动。

抽动症的发病原因

抽动症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观点认为是由于原发性的遗传因素和继发性的非遗传因素综合导致的。 家族遗传和先天体质等生理原因使得患儿脑部神经传导物质不平衡, 脑部功能失常,心理和环境都会对病情产生影响。

(1)遗传因素

抽动症的发病可能与常染色体 5 号的着丝粒结构功能异常有关,且男性较女性多。

(2)精神和心理因素

精神因素多与家庭有关,父母过多的干预、要求过高致使儿童发生情绪障碍,精神上的刺激诱发孩子焦虑、紧张、恐惧,从而出现抽动,也是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

(3)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患儿父母的过分干涉和保护,在教育方面惩罚严厉、拒绝和否认使得孩子心理压力增大,情感表达受限,家庭成员间缺乏关爱等不良因素多诱发患儿发病。 长时间看电视、迷恋游戏、紧张和学习等心理压力都是诱发抽动的环境因素。

(4)神经生化因素

抽动症与中枢神经递质失衡有关,比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递质及 5-羟色胺等。

(5)其他方面

比如药物刺激或者某些微量元素长期缺乏,引起脑组织代谢异常,神经递质代写失调。

血铅浓度高等都与抽动症的发生存在关系。

抽动症的症状比较复杂, 家长容易误认为是孩子的不良习惯而忽略,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期,及时的发现和识别此病显得非常重要。

抽动症儿童会因为抽动症而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留级。它给孩子和父母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它也会影响孩子们未来的学习。抽动症儿童,应早检查,早治疗。在青春期之前发现和治疗对孩子们会更有帮助。但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