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攀比心理为什么那么激烈?(华人缺乏信仰与观念导致不快乐)
华人缺乏信仰与观念导致不快乐
01
缺乏信仰
为什么那么多黑人、墨西哥人靠领救济,甚至街头要钱度日却整天乐乐呵呵?为什么这么多华人有些人事事顺意,却仍然郁郁寡欢?
说到底是华人的思想意识出了问题。
现在中国人,抛弃了信仰,又没有建立起新的人生哲学,人生失去了方向,也就失去了驾驭快乐手段,导致很多人在幸福中选择了不快乐。
我们每个人的快乐、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看问题的观念和态度。
就像弥尔顿说的:“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
没有信仰就容易把价值观建立在一些外在事物上,甚至是相互比较上,仰望别人的成功,感觉自己的卑微;仰望别人的幸福,慨叹自己的不幸;
比较别人的得志,愤然自己的失意;比较别人的快乐,放大自己的苦痛。
02
攀比已成习惯
中国人的一生似乎都用来攀比。
孩子从小就被拿来和“别人家孩子”比较,比较成绩、能力、拿的奖状多还是少,以及考上的是不是名校。
等毕业出来工作,又被比较工作够不够好、薪水优不优厚、福利多不多……
长期置于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和比较之下,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习惯性地养成攀比的习惯:我比不比别人优秀?我的吃穿用度比不比别人好......
攀比成习惯,自然不快乐。
别人有了自己没有,于是要努力去拥有,拥有了如果能快乐固然好,最怕是拥有了之后发现别人又上了新的层次,从而又增烦恼。
更别说有些东西是人穷尽一生都没办法拥有的。
当人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更幸福时,快乐就要远离我们了。
03
对美好的事物不感动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
我们可能没有创造美的能力,但对于大自然创造的美,对于他人创造的美,我们是否去欣赏了呢?
我们似乎总是脚步匆匆,对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生活美、创造美,我们常常视而不见,浑然不觉。
如果我们能为了欣赏路边的美丽花朵而停一下匆忙的脚步,因为叶子随风摇曳飘落的美态而心头柔软,看到小孩纯真无邪的笑脸而心生喜悦......
那么,我们能感受到快乐的时刻将会多很多。
04
不懂得施舍
宋代张商英说“乐莫乐于好善”,施舍不是富人的专利。
向灾区捐赠几个亿是施舍,给陌生人一个微笑也是施舍。
“大嘴美女”姚晨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代言人的第三个年头,过去三年,她先后到过菲律宾、泰国和埃塞俄比亚的难民营。
她说:每当我背起背包,到世界各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感到正能量回到了我身上,做上这份工作,有梦想成真的感觉。
姚明则说:“我做公益、做慈善的最终目的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净化自己,使自己升华,到最后,得到帮助的是我自己,让我感觉到我对这个社会有用。”
05
单调与规律
中国人缺少生活的热情与娱乐,生活通常是按部就班。
学生的生活是三点一线,为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而活,人生单调得似乎只有学习和书本。
职场人的生活也是上班、吃饭和睡觉,宝贵的周末时光仅用来休息也不够,而难得出去郊游或娱乐。
也许到了老年,才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游玩,却是身体不争气,经不起四处出游、大吃大喝了。
为什么富士康在短短的时间内会发生多起“跳楼”事件?
因为人不是灰色的蚂蚁,人生过分的单调和规律会使人失去快乐。
06
焦虑无处不在
中国人也无时无刻不出在焦虑之中。
焦虑社会不公、焦虑没钱没权、焦虑物价依然飙升、焦虑食品不安全、焦虑子女教育、焦虑环境污染……似乎总有焦虑不完的事。
但是,只有无忧无虑的人才会快乐。总在忧虑,哪有时间快乐?
07
压力太大
中国文化一向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责任总会或多或少地赋予到中国人的身上,形成他们的压力。
中国人面对的压力非常多,工作的压力、成家的压力、抚养子女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等等,而在这些重压之下,他们忙得几乎没有时间去缓解这些压力。
日积月累,这些压力带给中国人的不仅仅是不快乐,甚至伤及他们的健康。
08
不敢坚持做自己
妈妈的期望、爸爸的期望、姐姐的期望......
中国人被很多人期望着,从而不能坚持做自己。
一个人要成为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儿子的好爸爸、朋友的好伙伴、同事的好搭档,唯独不能成为想要的自己。
自己总和自己打架,自然也很难真正的快乐。
09
心灵的封闭
早在1979年,美国有个学者就写过一本书,(《美国人心灵的封闭》),书中说美国人的心灵都关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年美国青年人没有了远大的理想,只是热衷于眼前繁华的物质世界,疲于奔命于琐碎的日常生活。
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是不是也将自己的心灵关闭了呢?
要知道,即使在最穷困、最危险的境地,只要你能打开心灵,也总是可以发现使自己快乐的东西。
攀比心理源于社会进步和价值观的改变
您好,我是读心解万事,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现在的人确实攀比心理很强,与社会进步和社会价值观有关系。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使攀比心理严重升级。
现代社会以物质金钱至上的思想为主,人们思维开始转变,以物质满足或以增加自己在社会上的虚荣为目的。所以,争相以攀比物质生活为主要目标,各种各样的心态汇聚在物质攀比中。很多的人不惜欠钱,借贷去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当然国家为促进市场消费的扩展,也做了相印的配合,至使消费拉动明显,人们物质攀比更上一层。
二、环境因素导致的社会比较,引起攀比心理。
攀比大多发生于相互之间,差距小且以前环境因素相近个体的对比中,如、朋友、发小、亲戚等等,但由于后天的各种条件的不同,或者因环境的改变,每个人的生活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就会出现不甘心心理,也就是要证明我也不比别人差的想法,这时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攀比现象。如,可能发小买了一台车,自己就觉得也应该买一台,会把这件事作为一个目标来实现。
三、社会自然规律的人类竞争,引起的社会攀比。
社会在不断发展,可作为人类的基本生存竞争,已经成为一种潜意识,根植于每个人的脑海中,是一种在社会中竞争力的表现,按生物学就是优生劣汰,为了争取生存的更好,本能会相互比较竞争,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每个人的生存进步。这里其实也是一种攀比,有了这种攀比就有了社会的进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