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感模式,男女都应该了解一下,预防被害

不知道你或者身边的朋友,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一直都在谈恋爱,但每段恋爱都不顺利,在爱情里伤心的时间远比快乐的时间多;

总是遇见渣男/渣女,却对TA死心塌地,什么都愿意付出,受了伤也不肯离开;

非常渴望被爱,嘴上嚷嚷着“再也不谈恋爱了”,却又很快进入新恋情、陷入“死循环”......

在很多人眼里,这一类人是失去理智、为爱发疯的“恋爱脑”。

但其实,TA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有多么危险;

也有人明知道应该离开这段关系,可TA就是舍不得。

如果你有类似的情感体验,那么我想带你了解一下“创伤性联结 (trauma bonding)”:

一种不健康的依恋关系,却经常被误以为是爱情。

这是因为产生“创伤性联结”的人,会非常依赖关系中的另一方,甚至只能靠这种感觉,来获得活着的感受。

那么,究竟什么是“创伤性联结”?它是怎么伤害我们的?有办法摆脱吗?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不管男女,都要警惕的负性情感依恋模式——创伤性联结。

创伤性联结(Trauma—bonding),也叫做创伤链接。

这个概念,是由心理学博士帕特里克·卡恩斯(Patrick Carnes)提出的。

它是指在一段有“虐待性质”的关系中,受害者与施害者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依恋关系。通常是由于受害者遭受了长期的控制、剥削或操纵后,对施害者产生了情感上的依恋或忠诚感。

在这段关系中,受害者因为过度依赖施害者,所以在被伤害后,反而对施害者死心塌地,甚至会主动给自己洗脑,告诉自己“TA对我很好”“我们是真爱”,然后反过来讨好施害者。

这种情况很难终止,会在关系中反复出现。

其实,创伤性联结在外人眼里非常明显,但身陷其中的受害者却难以分辨。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出现了以下4种表现,那就要重视起来了。

1、深度依赖:

受害者一般对施害者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认为只有施害者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觉得没有施害者就无法生存。

同时,创伤性联结可能会导致个体陷入一种循环关系,即反复经历“施暴-和解”的过程。这是因为个体会对施害者抱有希望,相信TA们会改变,但这种改变往往也只是暂时的。

就像我的朋友思思,她和男友在一起五年了,平常没事的时候,她男友对她挺体贴的。但只要他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就会肆无忌惮地辱骂、贬低思思。只要一吵架就会对她冷嘲热讽,逼她妥协。

身边的朋友,无一不在劝分。

思思也多次想和他分手,但每次都下不了决心,总觉得“他也没有那么坏”“有时候还是很爱我的”“离开他我会受不了的”......

2、失去自我意识:

在这段不健康的依赖关系中,受害者很容易失去自我,即使施害者对TA们造成了伤害,TA们也依旧会对施害者保持忠诚,甚至会试图保护施害者,为其辩护或掩盖其不好的行为。

这是因为,受害者容易将施害者的行为,误解为是对TA们的爱或关心。TA们会更愿意相信施害者是爱自己的,只是在某些时候失控了。

3、产生自我否定:

受害者会因为施害者不断的控制和贬低,而感到自责,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TA们会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配不上更好的关系或不值得被爱,然后将自己受伤的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认为会变成这样,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4、不稳定的情感态度:

受害者常常会经历情感波动,包括爱恨、恐惧、愤怒和虚荣等等,这些情感会使TA们难以摆脱与施害者之间的联系。

同时,对于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意见和期待,受害者可能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且有时可能通过施害者的意见和期待来定义自己。

一段健康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是可以给双方都带来愉悦和幸福感的。

如果另一方通过威胁、恐吓、操纵、欺骗或背叛的方式故意伤害你,以便TA们拥有权力和控制力时,就会发生“创伤性联结”。

值得注意的是,它不仅发生在两性关系中,也可能发生在家庭系统、工作场所中。

所以,在所有关系中,我们都要注意警惕、辨别这些危险信号,一发现不对劲,就要积极求助,保护好自己。

说到“创伤性联结”,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它常出现在有“NPD”的关系里。

NPD(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即“自恋型人格障碍”,指的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我夸大、缺乏同理心、强烈渴望被关注和认可的人格障碍。

作家、学者和自恋课题的长期研究者沙希达· 阿拉比(Shahida Arabi)说过:

“自恋者是让你怀疑自己和虐待自己的大师。”

在这段关系中,受害者和NPD常常陷入“虐待期”和“蜜月期”两个阶段。

在虐待期里,NPD会对受害者进行各种伤害,包括但不限于冷暴力、忽视、控制、和“煤气灯操纵”等等。

NPD可能还会利用受害者的创伤性联结,对受害者实施反复控制,通过感受受害者的恐惧和依赖,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而在蜜月期里,NPD通常会对受害者言听计从,在伤害TA后,立刻使出浑身解数来哄骗受害者,比如下跪认错、不停用甜言蜜语哄骗等。

在经典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男主安嘉和每次家暴女主梅湘南后,都会用各种方式道歉认错,“真情实感”地表现出自己的愧疚和心疼。

但当梅湘南心软原谅他之后,他又会因为各种琐事,再次伤害梅湘南,循环往复。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

为什么受害者即便感受到伤害,却依旧无法果断离开施害者呢?

除了刚刚提到的,有些受害者会选择继续依赖NPD,是因为TA们也有看似正常和爱自己的时候。

还有一个原因是,身处亲密关系中的人,其大脑会释放出一种叫做“催产素”的化学物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爱情荷尔蒙”。而人在遭受情感虐待时,大脑会释放出“皮质醇”,也就是“压力荷尔蒙”,来帮助我们处理情绪。

当一个人时而表现出爱你、时而又伤害你时,你的大脑就会不断地循环释放催产素和皮质醇,导致你的情感混乱,使你在不知不觉中,将伤害视为“爱”。

同时,这种循环会使人上瘾。一个曾走入不健康亲密关系的人,很可能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再次主动选择一段不健康的关系。

电影《色戒》中,女大学生王佳芝因为暗恋同学邝裕民,答应加入刺杀易先生的行动。

在这场行动中,王佳芝失心又失身,把自己搞得伤痕累累、十分狼狈,但后来计划还是没有顺利进行,王佳芝还与同学们失散了。

其实,她本可以永远退出这场行动,但在三年后重遇邝裕民等人时,她却再次甘心被利用,加入了行动。最后任务失败,把自己送上了刑场。

“爱人如养花”,在一段关系中,如果你感知到自己的状态变得越来越糟糕,常常感到难过和焦虑,那么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这段关系的意义。

一旦我们在关系中出现“创伤性联结”,想要脱身,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但当我们能意识到,自己正身处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之中,就已经踏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切断创伤性联结呢?

这里有4点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1、停止责备自己,转移注意力

产生创伤性联结,可能会使我们对自己变得苛刻,会不断陷入后悔和自责的情绪中,难以自拔。

此时,希望你能告诉自己:

“这不是我的错,不是我造成的。”

与此同时,你最需要做的就是转换情绪。

比如我们在陷入不良情绪时,可以让自己逃离当下的环境,出门走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自己重新找回一些活力;或约上最信任的好友、亲人一起交流、运动,宣泄内心的压力和焦虑;也可以重拾曾经的兴趣爱好,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因为只有你把注意力放回自身的时候,你才能跳出那段关系,保持更清醒的认知。

当我们停止责备自己时,也就储蓄了更多的力量,去应对一切挑战。

2、与施害者断绝联系

一旦我们下定决心要离开一段不健康的关系,就要及时切断与施害者的联系,删去各种联系方式,从物理距离上开始远离,不再与施害者见面。

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自己因为施害者的挽回,再次回到关系中。同时,我们要反复提醒自己“这段关系是不健康的,不值得我留恋”,不让自己因为回忆而有心软的机会。

然后,我们需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是一个能让你独处、放松的地方,也可以是和某个你很信任、能给你帮助的人共处的一个空间。

这样可以让我们接纳无法改变的过去,给自己一个进一步认识自我、疗愈自我的机会。

3、打造新的支持体系:

切断创伤链接、离开长期依赖的施害者后,我们会突然感到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撑,感到孤独和无助。

此时,我们可以主动多与家人、朋友联系,跟TA们倾诉内心的想法,减轻内心的压力和痛苦,加强个人的力量和自我认知。

同时也可以多多进行社交活动,加入新的社交圈子,打造属于自己的新的社会支持体系,给自己的生活圈带来新鲜血液。

4、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创伤链接产生的原因,涉及各种复杂的心理和情感因素,受害者经常会因经历过长时间的虐待而产生“创伤后遗症”,比如心理上的沮丧、焦虑、抑郁及身体上的不适等。

而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往往能帮我们挖掘创伤背后的根源,能温柔地接住我们所有的困惑、压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