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酒是什么酒?(古代酒的度数多少?与今天有何不同?)

古代酒的度数多少?与今天有何不同?

古代的风流名士似乎都是和酒绑在一起的,比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和陶渊明,似乎是一种高贵与优雅的标榜,那么我最关心的问题:古代的酒有多少度呢?和今天的酒有什么差别?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加上“宗庙之牺,为畎田之勤”,把用为祭祀的牛放去耕地,西门豹*漳水开十二渠以灌邺田,蜀太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四川成都平都,活野千里受于堰,等水利的兴修;农民"早出暮归,强乎耕稼树艺,多娶菽粟",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使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物资**大为增加。这就为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对酒的记载很多:

《论语》中有“有酒食,先生馔”,是说酒食用以敬长。还有“惟酒无量,不及乱”,要求饮酒有度。

《诗经·幽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诗经·小雅吉日》:以御宾客且以酌醴。醴,酒的一种,系甜酒。

《诗经·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从以騂牡享于祖考。

屈原的《九歌》中有“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也就是说,祭奠、献礼要用最美的酒。

《诗经·双雅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黄流,即用来参和郁金香酿成的酒,郁金黄如金色,故该酒亦称黄流。

《诗经·国风·女曰鸡鸣》中说:“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这说明人们一旦有了收获,就会饮酒庆贺。

《礼记·曲礼》:水曰清涤酒曰清酌。水指元酒,水可灌濯,故称清涤。清酌,经过澄清的酒。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饮酎用礼乐。酎,重酿之酒,配乐而饮,是说开盛会而饮之酒。

《礼记·玉藻》:凡尊必尚元酒唯君面尊,唯饷野人皆酒,大夫侧尊用木於士侧尊用禁。尚元酒,带怀古之意,系君专饮之酒。春秋时分国人和野人,野人是指普通群众。饷野人皆酒,意思是让他们一般的饭菜,喝普通的酒。木於、禁是酒杯的等级。

《礼记·乡饮酒义》:尊有元酒,教民不忘本也。

《仪礼·大射仪》:又尊于大侯之乏东北两壶献酒。献,应读作沙,沙酒是在五齐之上的一种酒。

《春秋纬》中有“酒者乳也,王者法酒旗以布政,施天乳以哺人。麦阴也,黍阳也,先渍曲而投黍是阳得阴而沸,故以曲酿黍为酒”,这说明人们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酿酒方法。

《素问·汤液醪醴论》

黄帝问曰:为五谷场液及醪醴奈何?

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意思是,风调雨顺天地之和,加上土地高下适宜,才能有稻子的好收成。然后才能化稻米之津为酒。

春秋战国时期的酒文化称得上百花齐放,对酒的论述也独具特色!诗歌的出现,饮酒、唱酒蔚然成风,酒文化发展达到了第一个高潮,也让我们回味无穷!

谈起古代的酒,好么,好多人直接三个字蹦出嘴,而且还是在完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女儿红,完全是受电视剧的影响,谈起女儿红,不得不说,好酒世间酿啊,钻石不是有个广告嘛: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我想女儿红也可以这样来个广告:女儿红恒久远,一坛几百年。跟你们这么说吧,几百年都是少说了,钻石还会丢,酒可不会。

元代以前,南宋为止,那时候的酒啊,都是发酵酒,度数超低的,二十度应该打头了,也可以说是现在的啤酒,不过那时的酒可比现在的啤酒有营养多了,现代词:液体面包,但是如果你要是说它是百事可乐的话,那我也没有意见,毕竟百事可乐是酒中的农夫山泉嘛:有点甜。

初中的时候,有篇课文是关于《水浒传》的,当时好像也是提到了武松打虎喝酒前这一点,说到十八碗时,老师对着同学们手势一挥说道:你让武松到现在喝碗白酒试试,能走才怪。

那时的酒,好么,能当白水喝,小孩干不了什么重活,从外面回来就大嚷:妈妈,我口好渴啊,给我开坛女儿红解解渴吧。当然上面的话纯属扯淡,农民是喝不起的,自己酿了几坛也是在家中有贵宾的时候才喝,再想度数那么小,几坛够谁喝的?那个时期好多人都吃不饱,能酿点粮食酒就已经不错了。

自北宋时期辽国、金国、元朝等进驻中国以后,才有蒸馏酒的首创,说白了,就是饮高度数的酒驱寒,身体实在太冷怎么办?喝点高度数酒吧,但是我有一点想不明白哈,为什么驱寒只喝酒不吃辣椒呢?当然自己YY了一下,你说这打着仗,一人嘴里叼着一根辣椒,就是权志龙来了也拉不起风啊,这要是换成酒的话,效果就不同了,开打之前,几口酒下肚,大刀一挥,不死不休,这多拉风,最主要的,这喝酒还能壮胆呢,冥冥之中,士气就提升了还几倍。

说实在的,我还真觉得这些人有点脑子,这高度白酒已出现,很快就把国民生产总值搞上去了,你想啊,酒度数高了,喝的肯定比以前少了,喝的少了,粮食肯定剩下好多。

而现在的白酒,度数低的四十多度,高的六十多度,能喝上几瓶的不死也得残了,要是古代,打仗前喝点现在的白酒热热身,那么恭喜你,中奖了。

现在的白酒很多是由酒精和香料勾兑出来的,所以,“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这句老话只怕是要过时了。

中国古代酿酒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酒类及其特点

中国酒的起源约在6000 ~ 7000 年以前,至周朝时,受益于生产力的进步,酒酿造技术和酒文化也是空前繁盛。

周朝王室设有专门的酿造部门,并有酒官。我国最早的禁酒法令《酒诰》,就颁步于这一时期,“禁官纵饮,禁民酗酒,讲究酒德”,可见当时饮酒之风多么盛行。

春秋战国时,人们酿造酒的原料多种多样,酒的品类也非常的多。

按大类来分,主要以谷物酒为主,还有《楚辞》里提到的配制酒,以及带点神奇色彩的果酒。

接下来,就带大家简单的了解下这三大类酒。

原料:

根据相关文献和出土实物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谷物酒主要原料有秫米、稻米、黍米等。

品类:

主要可以分为过滤酒(“泲酒”);未过滤酒(“浊酒”)两类,其划分标准为是否有糟滓存在 。

1、泲酒

泲酒的主要代表是“三酒”。

《周礼》:“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清酒

所谓清酒,是指酿造时间最长,酒色最清澈的泲酒,其地位最尊贵,是祭祀专用酒。

昔酒

昔酒酿造时间次于清酒,冬酿春熟,也称“春酒”,酒色相对清澈,酒味醇厚,通常是祭祀结束之后,无行事的众臣,陪客饮用的酒。

事酒

事酒的特点:“有事而饮也”,就是说有事的时候,随时可以酿造。其酒色最次,酿造时间也最短。通常是“卑贱执事之人”,在祭祀后饮用的。

说完过滤酒,咱们再来看看未过滤酒。

2、浊酒

浊酒的主要代表是“五齐”。

《周礼》:“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沈齐。”

泛齐

《说文解字》将泛齐解释为行酒。行酒又称薄酒,酒味淡薄,酒度偏低,不比厚(醇)酒。

醴齐

醴齐成酒快,酿制一夜即成,酒中的汁、滓比例相对稳定,风味甘甜。

盎齐

盎齐的特点是酒液呈葱白色,酒醪发酵旺盛,如云气缭绕一般。

缇齐

缇齐即色赤如缇的浊酒。郑玄注:“缇者,成而红赤”,其酒色可能是原料渗出,或是由霉菌分解导致。

沈齐

五齐中酒液最清者,相当于汉代的“苍梧清”。此酒应是酿造过程中,糟滓受重力作用沉淀,故酒液较清澈。

春秋战国时期,配制酒大多以配料命名,例如:桂酒、椒酒、菊花酒等。不仅用于祭祀,人们也常在节日里饮用。

下面为大家例举几款具有代表性的配制酒。

鬱鬯(yuchang)

一种用黑黍和郁金汁混合而成的美酒。常用祭祀宗庙、招待宾客。

桂酒

以菌桂为原料放于酒中而制成的香酒。《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籍,奠桂酒兮椒浆。” 其酒清香芳醇,常饮可治疾养颜。

(注意:桂,是指菌桂,而非桂花)

椒酒

用花椒酿制的香酒。朱熹注:“椒浆,以椒渍浆中也。” 战国时,楚人常用椒酒作为祭祀佳品。

菊花酒

用菊花浸渍而酿成的香酒。战国时,楚国已出现了餐菊之风,“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汉代九月九饮菊花酒的规定,应来源于楚国的风俗。

最后,咱们再来了解下果酒。

现在一提到葡萄酒,人们就会想到洋酒。其实,我国葡萄酒酿造历史非常久远,文字确实的记载是秦汉时期。

1980年河南罗山县,考古发掘的一座商代后期古墓中,有一个盛有液体的密封铜卣,后经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液体为古老的葡萄酒!

这就说明,早在殷商时期,先祖们就开始了葡萄酒的酿造,那么春秋战国肯定也是存在的,只是暂无文献记载。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请不吝给个赞吧 ,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