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走进一个孩子心理?(调整心态,做好自己,陪伴孩子,是解决单亲家庭影响的关键。)

调整心态,做好自己,陪伴孩子,是解决单亲家庭影响的关键。

婚姻不幸福的父母,与其“为了孩子好”而在一起,给孩子树立一个糟糕的、不健康关系的榜样,还不如分开;对孩子产生影响的不是你的婚姻状况,而是你的心态和养育方法。

对此问题,我的看法是:

既已如此,调整好心态,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陪伴孩子。

01

单亲家庭容易走入的3个误区

因为是单亲家庭,就既当爹又当妈,总是试图补偿孩子。

如果自己的心态没有调整好,总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受害者,那你的孩子可能也会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

把时间浪费在为对方的生气、沮丧或失望上,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从而离孩子越来越远。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

过度担心孩子的幸福,这是一种性格缺陷。如果你怀疑自己应对生活的能力,那么你也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相反,你对自己越有信心,也就越相信孩子的内在同样拥有应对生活的力量和方法。

02

对单亲家长的建议

我有6个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建议一:做一个有好心态,做事还可以的父母就可以了。孩子会从你的态度中重新获取生活的勇气。

建议二:不要听信孩子拿你的前妻或者前夫的比较来试图操控你。你要和孩子说出你的感受,在我们家里有我们家里的做法,我们可以平等的、互相尊重的相处。

建议三: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心里的失望、难过或者因为父母离婚而产生的的愤怒。帮助孩子通过诚实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来维护自己,要理解别人不会事事都能满足自己。

建议四:要给孩子安排在一起的特殊时光。比如说,每天可以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建议五:要决定自己怎么做。照顾好自己,才能有精力和热情和孩子相处,让孩子看到你的积极地生活的心态。

建议六:倾听孩子,是与孩子坦诚沟通的最好的方式。倾听孩子,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的感受,为他表达自己的感受创造条件。

03

总结

孩子可以从父母的态度中学习到,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有些事情可能自己并不喜欢,但这是事实;孩子可以从这样的生活挑战中学习、成长并且有收获;孩子可以知道他不能控制事情的发生,但可以控制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

最后,我想用我敬佩的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一段话来作为今天话题的结束:

每个人都是一副画作,又是这幅画的作者。人类虽然共同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每个人却在用迥然不同的方式来塑造自己,根据他对事物的看法来调节自己,尽管他的看法并不全部正确。

【陪娃儿读书的娃儿她爸】独特观点(第52篇)

——END——

“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们可以带着勇气去幸福的生活。”

我是【陪娃儿读书的娃儿她爸】,以我70后中年男人的家庭教育经验和你一起,我们共同进行一次有深度的思考,找出一个有温度的答案。

谢谢持续关注我,感谢!

建立与离异带孩子父亲的子女的良好关系:观察、陪伴和理解

这个问题我可能比较有资格来回答,因为我对象也是一个离异带孩子的父亲,我刚开始接触这个小朋友的时候,她不到4岁,刚开始对我也是很抵触,曾经我也因为这个问题很苦恼,但是最后还是通过我的专业能力化解了这个问题,现在我跟这个小朋友已经相处的非常好,她每次见了我都很兴奋,要拉着我玩半天,给大人准备的小礼物从来不会忘了我,有时候有些心里话也会跟我说。

所以基于你提的这个问题,我结合自身的经验,能够分享的就是,这需要对孩子心理细致的观察和陪伴。

我们通常说的走进一个人心里,其实就是切切实实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帮助他把所想到但是说不出来的,以及自己甚至都没有意识到的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才会让对方感觉到你是自己人,你懂他。

而这个能力一定是建立在了解自己、觉察力够高的基础上,这样我们对对方的内在需求才能够敏锐的捕捉到,并且给与适当的回应。

我也举一下我自己的例子。

刚才提到我对象的孩子刚开始其实是对我很抵触的,这个首先我们从心理上要能够理解,因为一个小孩子突然妈妈不在爸爸身边了,而换成了另一个女的在爸爸身边,关系还很亲密,小孩子内心都会有抵触的情绪的,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她会觉得别人占了她妈妈的位置,也会觉得有人抢了她的爸爸。所以从这个层面我非常的理解她,刚开始也没有强行的让她接受我,并且对她的态度表示接纳。刚开始她见了我都会瞅我,我对象有时也会说她不礼貌,我通常是不发表任何看法,只是静静地陪伴。

然后转机发生在一次事故的时候。那段时间这个小朋友在我家附近一个广场学轮滑,有一次她摔倒了,然后一直哭说胳膊疼,我对象就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开着他的车,他在后面抱着孩子,去医院看看。到了医院拍完片子发现骨折了,期间孩子的爷爷奶奶也来了,后面就是要带小朋友去急诊室接骨。小朋友一直哭,说不打针不打针,一直问疼不疼。爷爷奶奶就一直说不打针,只是进去看看,不疼的。但是那天急诊室进进出出的好多都是流着血的,小朋友当时是非常害怕而且显然不相信爷爷奶奶的话,所以她一直在哭闹。这时候我就说了句话,我说一会进去可能会有点疼,但是你要忍一下。小朋友一听这话突然就不哭了,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大家都在骗她,突然有个人跟她说了实话,她心里好像放心了一样。

然后接骨的过程确实比较揪心,因为4岁多的小孩子,首先害怕会哭闹,当然还有确实疼,爷爷奶奶和爸爸有抱着的,有扶着胳膊的,有按着腿的,我在一边帮医生拿着片子。后来接好骨包扎完后出了急诊室,她一个小小的人站在那里,垂头丧气的。我看到就跟她说了几句话:“刚才你表现真勇敢,虽然也在哭,但是我知道你是因为真的很疼所以在哭,哭没有关系,我们大人很疼的时候也会哭啊,这很正常,但是你一直坚持住包扎完了,中间没有跑掉,也没放弃,这就是很勇敢啊。”她奶奶也在旁边说你看阿姨都夸奖你了,说你勇敢。然后就明显能看到她背挺直了,好像有了力量一样。

从这件事情之后,我们的关系就缓和了。再加上后来的多接触,有时候爷爷奶奶的过度关注会让她有抵触心理,而我都能及时觉察到并帮她澄清,所以她会觉得我很懂她。

其实人有情绪的时候,我们不一定非要去帮她解决或者站在她这一方去说话,就只需要看到她的情绪,并且帮她表达出来,比如你对这件事感到有点生气,或者你对刚刚某某人对你说的话感到很委屈……等等,这样就可以了。

最后回归到主题,我们对别人情绪的觉察,也是来自我们对自己情绪的细致觉察。只有我们懂得真正的自尊自爱,才能够真正的爱别人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建立起健康良好的链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