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职场中80后越来越少,基本都是90后了,80后都去哪了?
观点一
题主看见自己所在的行业或公司,90后越来越多、80后越来越少,发出疑问“80后都去哪儿了”,正如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其实,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效应和“锚定”效应。自己所在的公司80后员工少,怀疑“80后是不是都出局了”,片面地认为整个职场80后都少了。其实,全球职场从宏观来说,依然是老中青三结合的。80后依然活跃在各行各业呀。
举一个例子:我刚来北京的时候,20多岁,上下班高峰坐地铁,很少见到中老年人。后来,年轻大了一些,就不愿意挤高峰地铁了,觉得一个30多岁的挤在年轻人中间,很不舒服,觉得人生很失败。我要么早上班,要么晚下班。尤其是老年人,更错开了交通高峰期,并不代表中老年人在社会上减少了。
职场人的总体生态分布,是“五湖四海、老中青三结合”的。国内职场,从宏观分布上来看,职场人有七八亿人,依然是老中青三结合的结构,60后、70后、80后、90后、95后是形成年龄梯队的。
但,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时间阶段企业之间,年龄比例是结构化的矛盾,有的企业80后占主体,有的企业是90后占主体。
估计题主所处的行业,可能是互联网、高科技、销售类、服务类的行业或企业,这些行业的特点就是队伍年轻化,年龄大的员工到了30多岁,如果没有升到管理层,大多数就转行干别的职业了。
比如,餐饮服务业,女服务员一般不过做到30岁。所以,你到宾馆所见到的服务员,都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子。30岁的女人,要么转行去做行政、后勤、保洁、厨房工勤,要么转行去其他行业或回老家了,要么真的回家做人妇去了。
举一个例子:
传统的央企系统,大约有4000多万员工,地方国企也有4000多万员工,这个群体的平均年龄是超过40岁的。因为多年来,国企的老员工负担重,引进新生比例低,整个行业的平均年龄是在不断增长的。
比如,我原来所在的老国企,员工平均年龄45岁,因为十年几乎没有新引进毕业生了,没有年轻的新人补充进来,存量员工的平均年龄是逐年增长的。员工平均年龄45岁,管理层平均年龄50岁左右。
很多传统的行业或企业,由于老员工比例过大,年轻员工补充不足,新陈代谢的功能都丧失了,员工队伍没有活力,缺乏创新力,企业也就半死不活。
高层也意识到国企员工,特别是管理层年龄偏大,历史上已经有三次推进年轻化了。最近这次推进年轻化,提出用三年内,让90后进入中层班子的比例达到30%,不断优化干部的年龄结构。
但是,在新兴的行业里,整个行业的年龄就比较年轻,有的企业新星成立才三四年,就能上市。这个新兴企业,哪里有老员工啊?基本都是刚毕业的应届生。所以,题主所在的行业,可能就是这种企业,满眼都是90后,因为这种企业本身就年轻。
员工成长规律,与人的成长是一样的。职业生涯,也是逐步成熟成长的。20岁左右入职,30岁左右成熟,成为管理层甚至是中层人员,40岁左右成为高层人员,50岁左右成为集团级的高层。这是大多数大企业的普遍成长规律。
但是,现在整个职场业态的底层架构,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近十年来,大众创业,数以百万级的中小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尤其是创业型公司,如同星火燎原。据统计,创业型公司2年存活期不到20%,创业公司如同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中小型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包括一些小生意,个体户、小超市、小商店、小摊小贩,等等,消化了80%的就业人口。传统的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体系,消化了20%的就业人口。
举一个例子:2019年毕业生已经达到了900万,同时还有3000万年轻人,通过高职、中专、大专、高中毕业后,走向职场。这些年轻人,80%进入了年轻的中小企业或创业公司,所以,造成了题主的错觉:满眼都是90后,80后很少能看到。
80后确实从中小企业或创业公司减少了,主要有三个去向:
一是转行了。比如,大量的服务员、销售业中,大量的服务员、保安、中介、推销员、广告员,都是年轻人,临时过渡几年,都是吃青春饭的,年龄偏大一点,比如,超过30岁,就干不动了。老板也不用了,自己也没脸皮再干了。都转行去了传统公司,或者做小生意去了。
二是被淘汰了。比如,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技术迭代快,对年轻人需求量大,对中年人不友好,35岁以上基本面临淘汰出局。很多人35岁的人,只能转行到传统行业。
三是辞职回家了。比如,大城市的年轻人,挣扎着做到三十岁,终于死心了,实在没有办法买房立足,很多人都回家乡谋职去了。还有很多女性,到了三十岁生育期,很多人追求性价比,预期挣几千元月薪这么累,还不如辞职回家生育呢。
总之,这个职场的生态越来越变化快,很多现象已经让人看不懂了。年轻浪潮的崛起与整个社会的老龄化,逐步形成结构性矛盾。有些行业,平均年龄逐步增大;有些行业,平均年龄在逐步减少。80后也好,70后也好,都在感受着中年危机,但是他们为了扛起家庭的重任,依然活跃在各行各业,负重前行,不曾逃离职场。
“80后”青年选择多元化职业发展路径
最小的“80后”今年也30周岁了。
如果80后上班一直在一家单位工作的人,现在也都是“老员工”或“技术熟练工”了。如果这家单位福利待遇不错,那他(她)们会一直在这家单位上班;如果在这家公司感觉不到“有前景”,那他(她)们都会选择辞职,自主创业或跳槽到另一家公司上班。
我自己是“80后”,身边同学、朋友也都是80后,我们是比较大的80后,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都在为生活努力打拼。
身边朋友赵某,1981年,2000年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刚开始在大厂矿开磨床(也就是机加工行业),干到2004年,他觉的机加工行业不是他所喜欢的,于是辞职后到电脑城上班,赵某在我们朋友中是第一个买电脑的人,非常喜欢电脑,他自己的电脑都被他拆装过很多次。到电脑城上班一年后就成了售后维修骨干,一直工作到2011年,用赵某的话说:“他看到电脑都想吐,实在不想再碰电脑了”。于是他又辞职了,辞职后找了一家做蛋糕设备的售后安装及维修,做了一年,闲工资太低,又辞职了。在家休息几个月后又找到了一份监控设备维护维修的工作,做了不到一年,觉的维修工作太不确定性,随时要去维修,并且时间催的都很急促,又辞职了。现在加盟了一家全国连锁的街头小吃店,自己做老板,又一次艰苦创业,每天过的很辛苦,早上10点到店里,晚上10点到家,连出来和朋友们吃饭喝酒的时间都没有了。
身边朋友许某,1981年,2000年到大厂矿上班,也是机加工行业,刚上班那也是年轻人,工作激情高,干活很有劲儿。大约到2012年时,他也开始带徒弟,他的徒弟是“90后”,那时徒弟干活的一半产量是师傅的,带徒弟一年后,徒弟开始自己正式独立干活,徒弟干活激情高,干活也有劲儿,很多朋份的工资比他还高。这三、五年他们单位又进“90后”的新员工了,他们车间主任也喜欢年轻的新员工,已经多次透露出让他换车间的意思,平常给他安排的活都是比较难干的,拿钱不多的活,他这两年一心想辞职再找工作。
身边朋友马某和白某,80后,是夫妻俩,马某是大饭店主厨,白某是前厅经理,二人结婚有孩子后,家庭生活小事比较多,不能加班,时不时还要请假,于是饭店就把白某前厅经理的职务取消了,提拔了另一位90后没有结婚的女职员。于是他二人辞职了,自己开了一家小饭店,家庭式经营。
我自己也是一名“80后”,想十多年前刚上班时,也是热情满满,工作积极性很高,那时我们取代的是“70后”。
现在“90后”已经参加工作,随着技术的熟练、业务的精通,也会逐渐取代我们“80后”,成为单位的骨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